关于查缴盗版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8:46:19   浏览:866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查缴盗版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的通知

国家版权局


关于查缴盗版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的通知

国权办[2003]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版权局:

近日,法律出版社等单位向我局投诉,反映法律出版社等单位近期出版的《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2003年版)》等有关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在北京、安徽、江苏等地发现盗版,请求进行查处。

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是司法部等有关单位为适应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需要,根据应试人员的要求组织编写的系列辅导用书。由于每年应试人数众多,需求量大,因此此类考试辅导用书成了不法分子谋取非法利益的侵害对象。特别是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国家司法考试法律法规汇编》,因被国家指定为司法考试辅导用书,被侵权盗版现象更加严重。这不仅严重侵害了著作权人和专有出版权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而且扰乱了出版发行市场的正常秩序,严重干扰了国家司法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保护著作权人及出版者的合法权利,维护图书市场的正常秩序,特做如下通知:

一、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要对本地区的图书市场进行检查,发现销售盗版《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2003年版)》及《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法律法规汇编》等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的,一律收缴,并对侵权责任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二、在查处中,要注意深挖线索,追根溯源,查找盗版的源头。对盗版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的非法制作者,给予严肃处理。对触犯刑律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三、各地版权部门在打击侵权盗版制品,净化市场环境的同时,要加强打盗维权的宣传力度,为国家司法考试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请将执行本通知的结果及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我局。



附件:

1、正版、盗版《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2003年版)》特征差异

2、法律出版社等单位提供的有关销售盗版图书发行点线索

3、法律出版社等单位联系方式





二OO三年五月二十九日



附件1

正版、盗版《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2003年版)》特征差异

1、正版书,书号ISBN7-5036-4224-6/D?942,一套三卷,定价240元,封底有法律出版社独角兽标识暗纹,第一卷配有配套光盘,封面和正文均文字清晰,图片层次鲜明。

2、盗版书,外部标识与正版书相同,但封底无法律出版社独角兽标识暗纹,第一卷无配套光盘,封面模糊,用纸粗糙,销售折扣较低,通常以低于七折销售,甚至以三折销售。





附件2

法律出版社等单位提供的有关销售盗版图书发行点线索

1、安徽省合肥市大学书店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270号

电话:0551-3651564

2、江苏南京弘图图书销售公司

地址:南京市正洪街18号东宇大厦

电话:025-3607545 13023405229

3、江苏泰州众旺考试书店

电话:0523-6235786

4、山东烟台文坛书店

地址:烟台三站图书批发市场306室

5、山东淄博杨林华

电话:1391105386613911073350

6、江西叶建明

电话:0791-8522842

7、河南郑州

电话:0371-39270530371-7938457

8、广西南宁市江南书店、正联书店、沪联书店等

地址:南宁市图书市场

9、湖北宜昌市精品书店

电话:0370-2529379

10、河南商丘学苑图书城

电话:0370-2529379

11、河南商丘财经书社

地址: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对面

12、河北廊坊博教书店

地址:廊坊市新华路北附件3



法律出版社等单位联系方式

1、法律出版社联系电话:010-63939796

2、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联系电话:010-62224074

3、中国检察出版社联系电话:010-68650021

2003-5-2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安置房分配管理操作规则

福建省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


厦国土房〔2005〕139号
关于印发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安置房分配管理操作规则的通知


机关相关处室:

  《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安置房分配管理操作规则》经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

                             二00五年四月二十九日

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安置房分配管理操作规则

  根据《厦门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安置用房建设配售管理工作的通知》(厦府办[2004]186号),现制定我市安置房分配管理操作规则。

  一、供应对象

  1、我市财政投融资的开发项目,以及政府负责拆迁安置、提供熟地的开发项目,需进行城市房屋拆迁的;

  2、侨房、私房落实政策所需安置用房,以及信托代管房退管安置房(以下简称落实华侨政策等安置用房);

  3、危改安置所需安置房。

  二、供应计划

  1、每年年底,由房政管理处对各类安置房的需求(其中拆迁安置房供应对象应于拆迁正式实施前一年向我局提出申请)进行汇总统计,编制安置房年度计划,提出下一年度安置房总需求量包括套数、面积、户型标准等,报市政府批准后由计划部门立项。

  为解决政府开发建设中所需过渡周转房以及低收入经济困难家庭基本保障用房,安置房年度计划应预留一定指标,作为政府拆迁、危房改造过渡周转房源及居住在侨房、代管、信托房、社会主义改造房,现居住的房屋产权已退还业主的低收入住户过渡周转房源。

  2、市建设与管理局按计划进行安置房施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将安置房楼盘表(包括房号、建筑面积等)移交我局。房政管理处进行统一控制和分配。

  三、审查与分配

  (一)供应对象和供应标准审查

  1、拆迁安置房

  由征地拆迁处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征地拆迁补偿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审定。

  2、危改安置房

  由市危改办、局房政管理处根据《厦门市危房户安置、私危房垫资改造操作规则》进行审定。

  3、落实华侨政策等安置用房

  由市落实办、局房政管理处根据市清退各类房屋住户使用权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审定。

  (二)分配程序

  1、安置房申请

  符合条件的安置房供应对象向我局三楼收件大厅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其中拆迁安置房供应对象应在拆迁正式实施前三个月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拆迁安置房预订等相关材料。

  2、审核报批

  (1)拆迁安置房。由局征地拆迁处对供应对象申请的拆迁安置房面积、户型、数量等出具书面确认意见,报分管领导审批后转房政管理处出具《安置房分配通知书》;

  (2)危改安置房。报分管领导审批后转房政管理处出具《安置房分配通知书》;由市危改办、局房政管理处对审核符合条件的供应对象进行公示、组织抽签,签订《安置房买卖合同书》。

  (3)落实华侨政策等安置用房。报分管领导审批后转房政管理处出具《安置房分配通知书》;由市落实办、局房政管理处对经审核符合条件的供应对象进行公示、组织抽签,签订《安置房买卖合同书》。

  3、安置房购买

  1、拆迁申请人凭《安置房分配通知书》向市建设与管理局申请办理购房相关手续。

  2、危改安置房、落实华侨政策等安置用房,由市危改办、市落实办、局房政管理处统一向市建设与管理局办理购房相关手续。

  (三)安置房跟踪监督

  安置工作结束后,安置房供应对象应将安置房实际使用情况及剩余房源资料分别报我局征地拆迁处和房政管理处核实确认。确认书抄报市建设与管理局作为办理剩余安置房退房退款依据。

  四、操作流程



  附件:申请安置房须提交材料
地址:http://www.xm.gov.cn/zfwj/P020050517319073123252.doc
     拆迁安置房流转会审表

     安置房分配通知书
地址:http://www.xm.gov.cn/zfwj/P020050517319073752331.doc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暂行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暂行办法的通知

衢政办发〔2012〕4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衢州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五月八日    







衢州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优化环境资源配置结构,提高环境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09〕47号)、《浙江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暂行办法》(浙政办发〔2010〕132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坚持统一政策、属地管理,新老划断、区别对待,循序渐进、依法依规,公开公平、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污染物,是指现阶段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

本办法所称的排污权,是指排污单位按排污许可证许可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向环境直接或间接排放污染物的权利。排污单位的排污权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确认,排污权的有效期限与排污许可证期限一致。

本办法所称的排污权有偿使用,是指在区域排污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排污单位依法取得排污权指标,并按规定缴纳排污权有偿使用费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的排污权交易,是指在区域排污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排污单位对依法取得的排污权指标进行交易的行为。

第四条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适用于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污权交易原则上在市区或县(市)范围内进行,需跨市区或县(市)交易的,须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污权交易可在全市范围内进行。

第五条 各级环境保护、财政部门会同发展改革、经信、税务、物价、法制等部门共同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排污权交易管理细则,排污权储备及收储、出售或出让的具体管理规定,加强对市级交易平台的监管,加强对县级环境保护部门的指导,推动形成有效的排污权交易和管理机制。市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费收支、排污权储备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县级财政部门的指导。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环境保护部门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加强排污权交易价格监管,加强对县级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制定的指导。

第六条 市里设立衢州市排污权交易中心,负责排污权交易的业务指导、信息提供、咨询服务、技术核算和评估,办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业务等工作。

各县(市)可设相应的排污权交易机构,负责辖区内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业务工作及承担衢州市排污权交易中心委托的事项。

第七条 排污单位实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开展排污权交易,不免除环境保护的其他法定义务。



第二章 初始排污权指标的核定、分配和有偿使用



第八条 初始排污权指标的核定、分配实行分级管理。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燃煤发电企业的排污权指标核定、分配,按《浙江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暂行办法》(浙政办发〔2010〕132号)的规定,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衢州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柯城区、衢江区所辖范围内的排污权指标核定、分配;各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排污权指标核定、分配。为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环境容量,加强对排污权交易市场的调控,市、县两级应建立排污权储备与调控机制。

第九条 排污单位的初始排污权指标由负责该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管理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本着尊重历史、推进改革的精神,按照排污权指标核定技术规范进行核定,并经公示后确定。公示时间不少于15日。

第十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现有排污单位核定初始排污权指标总量,应以上级下达的区域排污总量控制指标为基数,落实污染减排的要求,并可储备一定量的排污权指标。

第十一条 排污单位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排污权指标不服的,可在公示期间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核,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也可就排污许可证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二条 参加排污权交易的单位,应按规定实行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初始排污权的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由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省价格、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 排污权交易



第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排污单位需要新增排污权指标的,应通过排污权交易取得。

第十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排污单位新增或出售排污权指标,均应通过排污权交易机构的平台进行交易。排污权交易价格实行政府指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市、县两级应逐步建立排污权储备。政府或有关部门可以向市场购入排污权用于储备。政府或有关部门储备的排污权,可直接入市出售以调控市场或用于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环境保护、财政、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排污权储备的具体管理规定,健全排污权收储、储备排污权出售或出让的运作机制。

第十五条 排污单位出现排污权指标闲置的,闲置期如超过1年,应向核发排污许可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闲置期超过3年的,其闲置的排污权指标由政府或有关部门收回。

第十六条 需要购买或出售排污权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或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相应的排污权交易机构提交相关申请、证明材料。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排污权交易机构应当主动公布需提交的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参与排污权交易单位的主体资格、排污权限进行审核,核定交易双方的具体排污权指标,并对排污权交易协议进行确认。

排污权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协议后,必须签订排污权交易合同。交易合同由排污权交易机构统一提供,一式4份,核发排污许可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排污权交易机构、交易双方各执1份,并报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排污权交易出现争议的,相关单位可以向排污权交易机构申请调解,争议涉及排污权交易机构的,相关单位可以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按约定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七条 排污权交易合同生效后,排污单位必须按规定到核发排污许可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排污权变更登记手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变更或注销排污许可证。

第十八条 需要临时新增排污权或有富余排污权指标需要临时出售的排污单位,可以向排污权交易机构申请交易。临时排污权交易的单位期限为1年。

第十九条 跨行政区域交易排污权,需符合出让区域的排污总量控制要求、符合受让区域的环境功能达标要求,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交易的排污权指标仍纳入出让区域的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待排污权有效期满后再转入受让区域。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条 排污单位缴纳的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属国有资源类政府非税收入,应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二十一条 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燃煤发电企业的排污权有偿使用费由省排污权交易中心代为收取,其他排污单位的排污权有偿使用费,根据管理权限由相应的排污权交易机构代为收取。

第二十二条 为加强对排污权交易市场的调控,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各级财政可安排一定的排污权储备资金。要加强排污权储备资金的管理,规范排污权收储、出售或出让的核算。

第二十三条 各级财政要支持排污权交易平台建设、排污权交易机构的运行和管理以及排污权交易技术的研发应用。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排污单位排污权使用行为的执法监管,依法查处超过排污权指标排放污染物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各级环境保护、财政、审计、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掌握本辖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情况,加强对排污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机构运作的监管,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六条 加快构建排污权交易管理信息系统。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初始排污权核定、分配的信息和排污权交易机构的排污权供求、交易信息应实时汇集到排污权交易管理信息系统,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国家、省对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