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上海市矿业权交易市场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6:38:01   浏览:903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上海市矿业权交易市场管理办法》的通知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关于印发《上海市矿业权交易市场管理办法》的通知

沪规土资矿〔2011〕256号


各区(县)规土局、市土地交易事务中心:
为推进矿业权有形市场建设,规范矿业权交易行为,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健全矿业权有形市场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45号)要求,我局制定了《上海市矿业权交易市场管理办法》,并经2011年4月1日第18次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一一年四月一日



上海市矿业权交易市场管理办法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为了培育和发展本市矿业权交易市场,规范矿业权交易行为,促进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健全矿业权有形市场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45号)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出让和转让矿业权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
出让矿业权是指市规划国土资源局根据矿产资源规划,以招标、拍卖、挂牌、协议、申请在先等方式,依法向矿业权申请人授予矿业权的行为。
转让矿业权是指矿业权人将矿业权依法转移给他人的行为,包括出售、作价出资、合作勘查或开采、重组改制等。
第四条 (管理部门和交易机构)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简称市规划国土资源局)负责矿业权交易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在本市设立矿业权交易市场。上海市土地交易事务中心是矿业权交易市场承办机构(以下简称矿业权交易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具体实施矿业权出让和转让交易活动。
第五条(矿业权交易机构职责)
矿业权交易机构的主要职责:
㈠ 提供矿业权交易活动专门场所;
㈡ 汇集、发布矿业权交易信息;
㈢ 接受委托具体实施矿业权交易活动;
㈣ 从事与矿业权交易相关的其他事务。
第六条 (原则)
矿业权交易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遵循公正、公平、公开、自愿、诚实信用原则。
交易双方对自己在交易活动中的行为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及经济责任。
第七条 (出让转让条件)
采用招标、拍卖、挂牌、协议和申请在先等方式出让矿业权的,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
矿业权转让,应报经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审核同意,取得相应的核准文件后,采用招标、拍卖、挂牌、协议等方式进行。
第八条(交易形式)
矿业权交易形式:
㈠ 进场交易:是出让人或转让人与受让人在矿业权交易机构提供的固定交易场所进行矿业权交易。
㈡ 网上交易:是出让人或转让人与受让人利用矿业权交易机构提供的网络交易平台进行矿业权交易。
第九条 (竞买人、投标人申请)
矿业权交易机构应按照交易公告规定接受竞买人或投标人的书面申请;竞买人或投标人应提供其符合矿业权受让人主体资格的有效证明材料,并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负责。
符合受让条件的竞买人或投标人,按照交易公告规定缴纳交易保证金后,取得交易资格。
第十条(公开出让程序)
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矿业权的,由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向矿业权交易机构下达矿业权出让任务书,发布矿业权出让公告、出让文件。公告期满,矿业权交易机构组织实施出让交易。出让成交的,矿业权交易机构出具成交确认书,并将交易结果向社会公示。
第十一条(申请在先或协议出让程序)
按国家规定申请在先出让矿业权的,应通过矿业权交易机构进行公告,公告期满,向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申请办理矿业权登记手续。
协议出让矿业权的,应通过矿业权交易机构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向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申请办理矿业权登记手续。有异议的,转入公开出让程序。
第十二条(转让程序)
矿业权人转让矿业权的,经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审核同意后,应当委托矿业权交易机构发布转让公告,以招标、拍卖、挂牌、协议等方式实施转让交易。转让成交的,矿业权交易机构出具成交确认书,并将交易结果向社会公示。
第十三条(交易合同)
矿业权出让人或转让人与受让人(中标人、竞得人)应根据成交确认书签订矿业权交易合同。
第十四条(交易鉴证)
矿业权转让交易成交的,转让人、受让人履行相关义务后,矿业权交易机构应出具交易鉴证文书,鉴证转让人与受让人的交易行为。
第十五条(矿业权登记)
受让人持成交确认书、交易鉴证文书、交易合同及其他的相关材料,向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申请办理矿业权登记手续,缴纳矿业权价款,领取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
第十六条(信息公示公开)
矿业权交易机构应在矿业权交易市场、网上交易平台、市规划国土资源局门户网站、国土资源部网站或其他主流媒体上发布交易公告、公示交易结果和公布其他交易信息。
第十七条(交易暂停)
矿业权交易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停交易:
㈠ 矿业权有争议尚未解决的;
㈡ 矿业权转让人或受让人有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尚未处理的,或者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尚未执行完毕的;
㈢ 网络系统出现异常的;
㈣ 依法应当暂停矿业权转让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条(交易终止)
矿业权交易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止交易:
㈠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书面通知终止交易的;
㈡ 司法机关依法发出终止交易书面通知的;
㈢ 依法应当终止矿业权交易的其他情形。
第十九条(投诉举报)
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在矿业权交易机构设立检举或投诉信箱,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矿业权交易违纪违规行为的检举、投诉。
矿业权交易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工作人员法律责任)
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矿业权交易机构工作人员在矿业权交易过程中接受贿赂、徇私舞弊、泄露秘密、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实施日期)
本办法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论基因纠纷中法律责任的司法认定
刘长秋 刘迎霜
(200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基因技术的发展使得包括基因技术纠纷、基因权利纠纷以及基因犯罪等在内的各种纠纷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司法实践中,成为司法者所必须应对的现实挑战之一。从司法实践中来看,对基因纠纷中的法律责任的认定问题已成为司法实务部门倍感棘手的一个问题,而该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严格的法理论证。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基因纠纷中法律责任的司法认定问题,对于司法者正确适用法律以维护司法公正,无疑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拟从相关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三个角度对该问题加以研究。
一、基因纠纷中的民事责任之司法认定
基因纠纷就是指围绕基因技术和基因权利等问题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在民事方面,这类纠纷主要表现为四类:其一是基因技术合同纠纷,即由于当事人就基因技术的开发、转让、咨询或者服务而签订合同时所引发的纠纷;其二是基因环境民事纠纷,即由于基因工程操作事故而对环境或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损害而引发的民事纠纷;其三是由于基因人格权、基因所有权及基因财产权等具体基因权利而发生的民事纠纷;其四是因基因治疗而引发的民事纠纷。那么,司法者对四种民事纠纷中的民事责任应如何加以认定呢?是适用统一的法律规定,还是不同的归责原则呢?我们认为,对于以上四种民事纠纷,司法者在具体认定法律责任时所适用的法律及遵循的归责原则是存在差别的。下面,我们将分别加以分析:
1.就基因技术合同纠纷而言,这类纠纷在本质上应属于合同纠纷,或者说得具体一点,应属于技术合同纠纷。我国现行《合同法》对技术合同作出了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这些规定显然也应当适用于基因技术合同。依此分析,我们认为,对于基因技术合同纠纷所引发的民事责任,司法者应当依照《合同法》关于技术合同的规定来加以认定。
2.就基因环境民事责任而言,这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责任,应当适用特殊的法律规定与归责原则。首先,从民法学的角度来分析,在基因工程对环境及周围人们的人身健康或财产具有潜在负面效应的情况下,基因工程作业实际上属于高度危险作业,而一旦从事这种作业的人给他人造成损害时,其所承担的民事责任就应当是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致害人主观上无过错,也要承担民事责任。其次,从环境法学的角度来看,基因环境民事责任说到底是一种环境民事责任,对于该种责任,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及《环境保护法》都分别有明确规定,即由致害人承担无过错责任。
3.就基因人格权、基因所有权及基因财产权纠纷引发的民事责任而言,我国现行民法还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然而,由于基因人格权、基因所有权与基因财产权本质上也分别是人格权、所有权及财产权的内容,因此,我们认为,对这种民事纠纷所引发的民事责任的认定问题,可以比照民法关于人格权、所有权及财产权的规定进行,在归责原则上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并在进行诉讼时,遵循传统的“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
4.就基因治疗所引发的民事责任问题,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也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笔者以为,由于基因治疗也是一种医事行为,因而其民事责任的认定就应按照与一般医事行为相同的归责原则来进行,在具体认定时适用医疗法的有关规定,在诉讼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由医方(或治疗方)承担举证责任。
二、基因纠纷中的行政责任之司法认定
因基因技术、基因权等问题引发的民事责任是基因纠纷中最为常见和主要的一种责任纠纷,除此之外,基因问题还会引发一些行政责任纠纷,这种纠纷也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法律纠纷。根据责任归属的不同,基因纠纷中的行政责任可以被分为两类:一是由国家所承担的行政责任,二是由作为行政相对人的个人和单位所承担行政责任。这两种行政责任归属的司法认定都必须以基因技术法的明文规定为依据。
首先,就国家所承担的行政责任来说,这种行政责任主要是由于主管基因科技的生命科技主管部门违反基因技术法的规定,不履行监管职责或者错误行使监管权引发的,其产生直接根源于生命科技行政主管机关的基因科技监管权。基于此,我们以为,对于基因问题所引发的该种行政纠纷之行政责任的司法认定,应当以现行基因技术行政法对基因科技行政主管机关之行政职责的规定为法律依据。我国现行基因技术法基本上都对基因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因此,基因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是否严格依照这些规定而认真履行职责将是认定基因技术与基因权行政纠纷中的行政责任的一个主要依据。例如,我国《人类遗传资料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管理全国人类遗传资源,联合成立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而第八条则紧接着规定,“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暂设在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务院科学技术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行使以下职责:(一)起草有关的实施细则和文件,经批准后发布施行,协调和监督本办法的实施;(二)负责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遗传资源的登记和管理;(三)组织审核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的国际合作项目;(四)受理人类遗传资源出口、出境的申请,办理出口、出境证明;(五)与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有关的其他工作。”依据这些规定不难得知,作我国人类遗传资源行政主管机关的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具有“负责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遗传资源的登记和管理”等的行政职责,假如其不履行这些行政职责,对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的遗传资源不予登记和管理,则就显然违背了其行政职责,依法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
其次,就行政相对人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来说,这种行政责任是由于行政相对人实施了违反基因技术行政法的行为所导致的。基因技术行政法作为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任何人都须遵守。这一点,对一般公民或组织来说如此,对专门从事基因科技活动的个人与单位而言,更是如此。为了保障基因科技活动的规范进行,我国基因技术法对行政相对人的基因科技活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如果要进行基因科技活动都必须依照这些规定来进行,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如被处以行政罚款等。因此,对从事基因科技活动的行政相对人行政责任的司法认定也必须要以相关的行政相对人是否违反基因技术行政法的规定为依据,如果其违反了基因技术行政法的规定,司法机关就应认定由其承担行政责任。这是认定基因纠纷中作为行政相对人一方的基因科技研究、开发单位及基因科技工作者行政责任的一个基本准则。
三、基因纠纷中的刑事责任之司法认定
基因问题还可能会引发刑事责任。具体而言,在基因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或咨询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严重的违法行为以致构成了犯罪,则相关行为人须要承担刑事法律责任。例如,在进行基因技术研究过程中,非法向环境中释放转基因生物,造成重大环境资源事故的;或者在基因开发的过程中,为了获取他人基因而造成基因所有者死亡或伤害的;再或者,在从事基因技术开发的过程中,违反国家保密法的规定,泄露国家基因科技机密的……。这些行为都将会触犯刑律,而相关行为人依法也都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那么,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应如何具体认定这些责任呢?我们以为,司法者应当从主体、客体、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这四个方面具体考察相关行为的犯罪性。具体来说:
1.在主体方面,行为人是否属于刑法所规定的该类犯罪的主体范围。例如,我国刑法规定的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犯罪主体须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此,如果认定泄露国家基因科技秘密的行为人应承担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刑事责任,则泄露国家基因科技秘密的行为人就必须符合该罪的主体特征,即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否则,就不应以泄露国家秘密罪认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2.在客体方面,行为人的犯罪性为所侵害的是为刑法所保护的特定客体。还是以泄露国家基因科技秘密为例,如要认定行为人承担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刑事责任,则行为人泄露国际基因科技秘密的行为需要以侵害国家的保密制度为前提。如果行为人的泄密行为没有侵害国家的保密制度,而是侵害了单位的保密制度,则也不能以泄露国家秘密罪认定行为人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3.在客观方面,行为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某特定犯罪的客观方面的要求。如非法向环境中释放转基因生物造成环境资源事故的,如司法者认定该种行为的行为人应承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刑事责任,则依照刑法规定,必须符合以下两项要求:(1)行为人违反了法律关于环境资源保护的规定;(2)行为人实施了向环境中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包括转基因生物)的行为。否则,就不得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也不得要求行为人承担这一犯罪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4.在主观方面,行为人须具有过错,即具有故意或者过失,假如行为人实施了相关的危害行为而其主观上却并无过错,或者一定的危害后果是由意外事件所引起的,也不得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而要求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本文发表于《山西审判》2004年第11期)




转发《和田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


和行办发〔2006〕53号


转发《和田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行署各部门、直属机构,各事业、企业单位,驻和各单位、各群众团体:
  地区财政局制订的《和田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已经2006年行署第七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六年八月二十四日

和田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处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田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5号《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36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自治区财政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新财资管〔2005〕141号)的有关规定,结合和田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如有重大资产处置事项(房屋建筑物、车辆、设备单项资产帐面价值5万元以上,不含5万元)的,必须经同级政府(不包括乡镇级政府)做出决定以后,方可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置,任何个人或单位都无权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如根据日常工作需要,确需进行国有资产处置的,必须报经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置。
第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国有资产的处置权,只有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权。
第四条 各行政事业单位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本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直接监管的责任,制定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有义务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不受损失、国有资产不流失、保值增值。
第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及注销的一种行为。包括国有资产无偿调拨、捐增、出售、股权转让、报废、报损、置换及其他涉及国有资产处置的方式。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帐面资产值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单位,必须成立由行政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国有资产报废、报损鉴定专家小组,成员三至五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帐面值100万元以下的单位,必须成立由主管部门有关人员组建的国有资产报废、报损鉴定专家小组,成员三至五人;并将其成立专家评审小组的情况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以上国有资产报废、报损鉴定专家小组所鉴定资产范围只包括:凡和田地区不具备鉴定报废条件的专用仪器、办公设备的各类国有资产。不包括房屋、锅炉、汽车等类资产。
第七条 地区本级、各县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必须与法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协作关系,在进行国有资产评估资料审查备案时,帐面资产价值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国有资产,要出具资产评估咨询证明。
第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包括出售收入(扣除资产的评估费、拍卖佣金)、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均属国家所有,严格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第五条执行。
第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鉴于和田地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还不健全,各项制度不完善,因此暂不设置批准期限,待今后各级管理机构、制度进一步完善后,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审批权限。所有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由地县两级财政部门行使。
第十条 国有资产处置程序。
一、国有资产调拨、捐赠。严格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第八条至第十一条执行。
二、国有资产出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以出售方式进行处置的,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各级财政部门认可的产权交易场所或在纪检监察、财政、单位主管等部门的监督管理下,采取竞价方式进行交易。
1、资产帐面价值3万元(含3万元)以下进行交易时,交易场所可以设在资产所在单位。由资产出售单位在和田日报上发布公告,公告期7天。交易时必须由纪检监察、财政、单位主管部门派专人参与监督。
2、资产帐面价值3万元(不含3万元)以上进行交易时,交易场所必须设在有资质的社会拍卖机构进行拍卖,社会拍卖机构在与行政事业单位签定委托协议时,必须核实标的物有无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如无批准文件的,不能进交易场所进行交易。如符合交易条件的,拍卖时必须由纪检监察、财政及主管部门派专人到现场参与监督。
3、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有关文件、证件资料。
(1)资产价值凭证。含购货单(发票、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帐凭证影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交易申报审批表。
(3)资产目前使用情况说明。
(4)法定鉴定机构或法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出具资产评估咨询证明。
(5)提交单位领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权登记证》。
三、股权转让。严格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至第十九条执行。
四、国有资产报废、报损。严格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一条执行,同时在提交有关资料当中,一并提交经法定鉴定机构出具的资产报废鉴定证明,或由单位、主管部门有关人员组建的国有资产报废鉴定专家评审小组出具的“专用仪器、设备国有资产鉴定表”。
五、国有资产置换。必须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并按其评估价作为国有资产置换的价值依据。
第十一条 各县市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实施细则,结合本县市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由和田地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