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吐鲁番地区煤矿安全费用维简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监督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13:08:41   浏览:951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吐鲁番地区煤矿安全费用维简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监督办法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吐鲁番地区煤矿安全费用维简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监督办法的通知

吐地行办〔2007〕45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地直有关单位:
  《吐鲁番地区煤矿安全费用、维简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监督办法》已经地区行署2007年第二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四月二日

吐鲁番地区煤矿安全费用、维简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监督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煤矿安全费用、维简费用的使用和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实施细则》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规定适用于吐鲁番地区区域内各类煤炭生产企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安全费用是指煤炭生产企业按原煤实际生产量从成本中提取的,专门用于煤矿企业各类安全生产费用。
  煤矿维简费是指煤炭生产企业从成本中提取,专项用于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金(不包括安全费用但包括井巷费用)。
  第三条 安全费用、维简费用由煤炭生产企业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实施细则》规定按月提取,专户存储,自行安排使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和维持简单再生产。年度结余资金,结转下年度使用。
  煤炭生产企业设立的安全费用、煤简费用帐户应报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机关备案监管。
  第四条 本办法下发前,企业若已执行自治区政府部门规定的安全费用、维简费用提取标准,与本办法相对照,按孰高原则执行,并按规定程序备案。
  第二章 煤炭企业职责
  第五条 各县(市)煤炭生产企业要切实加强安全费用、维简费用的提取和使用计划,并纳入企业年度预算。
  对本单位安全费用、维简费用实际发生情况每半年以书面形式专门报各县(市)煤炭管理和财政部门备案并接受审核和监督。
  对不按本办法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维简费用的企业,县(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和财政局应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条 各煤炭企业应按要求强化自身的会计基础工作,健全财务制度,完善会计帐务,按要求提取安全费用和维简费用,如实按月向县(市)煤炭工业管理局、财政局上报财务报表,接受县(市)煤炭工业管理局、财政局的检查监督,积极配合地区煤炭工业管理局、财政局安排的专项检查和委托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
  安全费用、维简费用的提取和使用由煤炭生产企业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安全生产、维持简单再生产所需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三章 县(市)管理部门职责
  第七条 各县(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费用、维简费用提取和使用的监督,县(市)煤炭工业管理局、财政局负责对煤矿生产企业提取的安全费用、维简费用进行检查监督,并向本级政府和地区煤炭工业管理局汇报。
  第八条 县(市)煤炭工业管理局、财政局对各煤炭生产企业每月报送的安全费用、维简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每季度初对各煤炭生产企业上季度的安全费用、维简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专项检查,检查范围包括银行专户、会计凭证、帐薄、报表等会计资料。
  第九条 县(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应每半年将此两项费用的检查情况如实上报地区煤炭工业管理局、地区财政局。
  第四章 地区管理部门职责
  第十条 地区煤炭工业管理局、财政局在检查中可委托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原则上每半年抽查审计三分之一的煤矿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应将每次检查结果出具审计报告,报煤炭工业管理局、财政局备查。
  第十一条 在检查和审计中如发现煤炭生产企业不按本办法执行或者截流、挪用煤矿安全费用、维简费用的行为、不能配合中介机构审计的行为,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查处。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未及事项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地区煤炭工业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本文所反映的问题十分重大,这是我国废旧原料再利用的再生资源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党和国务院都将发展循环经济、再生资源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并鼓励支持该领域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对外国供货商在数量上采取限制措施,这是与国家战略相背离的,这直接造成原料成本的加大,造成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不振和衰退。

我国经济能否有增长点?能否使制造业恢复和振兴?能否解决大比例的失业?能否保证社会稳定?这是执权的政府部门要首先负责考虑的大问题。

本人建议并急切呼吁全国人大环资委和全国政协:

1、尽快修改“循环经济法”及其配套法规。

2、在法律法规中规定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审批程序及审批规范化。

国家质检总局于2009年11月实施的,对外国供货商和国内收货人进行审批和监管的法规《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及细则(在WTO备案),在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办法及细则十分笼统,很多实际操作问题都没有规定。

2、审批监管不规范,随意改变“办法及细则”的规定。

3、繁琐的程序使公务员经常出现错误(如应寄给英国的文件却寄给了台湾)。

4、审批没有时间限制,很多外国企业等1年半甚至2年,随意性非常大。

5、审核“专家”(替换了《行政许可法》中专家 的概念),其实都是地方局的公务

员。他们的工作没有连续性,一家外国企业遭到4次拒绝,是因为4次分别由4

个专家审核,分别提出了4个不同的理由。

6、表明形式的ISO认证造成很多弊病,使外国企业付出很大的成本。

7、造成了很多腐败的机会。

这些问题都有典型案例证明。

这些问题都直接造成我国制造企业原料成本的加大,

一、审批程序不科学,审核“专家”缺乏基本法律知识,评审随意性太大

不科学、繁琐且自相矛盾的审批程序令外国公司付出超乎正常的成本,文件审核专家都是不定期从各地方局临时抽调来帮忙的。如果不符合再重新提交,这就需要3个月后,那么上次审核的专家已离开北京,下一次审核又会遇到另一个专家。这种每次都由不同人审核的情况就造成了同一个公司的同一套文件多次被不同的专家以各自不同的理由拒绝。

行政审批就成了随意性的行为,不具备了法律的严肃性。且总以“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而造成是没有期限的行政许可。

二、ISO证书的规定造成了国际认证行业的混乱和企业重大的损失

《办法》第5条要求外国公司须有ISO9001认证,该要求纯属形式主义,毫无实际意义。认证公司每年要出国到企业年检,外国公司要不断支付ISO证书费和差旅招待费的高额成本,这是很大的成本压力。外国的ISO认证公司还出现很多严重不负责任现象,假冒顶替现象和擅自恶意定论并答复给中国政府,这外国公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时间损失。要求ISO证书的规定造成了国际认证行业的混乱。

三、随意改变《办法》及细则,剥夺了外国公司的权利

6月底总局突然改变了审批的规定,要求必须提供中外文2套文本,这就改变了《办法》的主要条款规定,剥夺了外国企业的权利。这就违反了法定立法程序、行政法规的法定修改程序和国际惯例。《办法及其细则》的出台是依据《立法法》《行政许可法》和WTO规定制定的,并在WTO做了备案。而总局突然改变重大的实质性要求,却没有经过法定的修改程序,也没有发出相关公告,显然是违反了《立法法》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这就损害了法规的稳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损害了外国申请人的利益,损害了我国政府的对外形象,造成了“法律也可以朝令夕改”的结论。

四、审批缺陷制造了腐败和浪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惩处涉抗震救灾款物犯罪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进行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惩处涉抗震救灾款物犯罪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进行的通知

法〔2008〕2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及国际社会向受灾地区提供了大量的救灾和重建款物,依法惩处涉救灾重建款物的各种犯罪,是确保救灾重建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全国各级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通过依法惩治犯罪,确保抗震救灾资金物资使用安全,切实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人民法院要把依法审理贪污、盗窃、挪用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等犯罪案件作为当前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救灾资金物资的安全有效使用,要求确保全部救灾款物真正用于灾区和受灾群众,确保廉洁救灾,向人民群众交一个明白账、放心账。对涉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犯罪要严肃查处。全国各级人民法院要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法审理好有关犯罪案件,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依法严惩涉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犯罪,坚决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对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期间发生的针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以下犯罪行为,人民法院要坚持特殊时期、特殊案件、特殊办理的方针,依法及时受理,依法从重从快审判:

(一)贪污、挪用、侵占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犯罪行为。

(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迟滞拨付救灾款物造成严重后果或者致使救灾物资严重毁损浪费的犯罪行为。

(三)国家工作人员利用管理、分配、拨付、发放、使用和监督检查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四)盗窃、诈骗、抢夺、抢劫、故意毁坏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犯罪行为。

(五)其他针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犯罪行为。

三、加强对涉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犯罪案件审判工作的监督指导。各高级人民法院要统一协调,加强调研工作,提高监督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审判工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受理或者审判的重大、敏感案件及相关情况、问题,要及时层报最高人民法院。要结合审判实际,认真剖析发案原因,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加强和完善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司法建议,促进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又好又快进行。

四、加强宣传报道工作,为灾后恢复重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通过发布典型案例等多种形式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努力扩大审判的社会效果,切实维护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安全与效用。对涉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犯罪案件的宣传报道,一定要从大局出发,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灾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巩固抗震救灾的成果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要进一步严肃司法宣传纪律,凡涉及此类案件的宣传报道,须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组织实施。

特此通知。